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品读  >  文化时评
编辑应把住书稿地图关
发布时间: 2020-10-28 10:11 稿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王丹丹

  对广大编辑而言,书稿中的地图审校一直是日常工作的难点和痛点。相较之下,对于文字中的错误,编辑们的敏感性较强,能够及时处理,而地图所属的学科门类相对小众,专业性又很强,广大编辑在遇到地图时往往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很多编辑“未战先怯”:他们尽量避免从事含有地图书稿的工作,实在避不开时甚至将书中的地图全部拿掉,这又犯了因噎废食的毛病。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在政治站位上,编辑应该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看待书稿中的地图

  在思想上,编辑不应将日常工作与国家利益割裂,以为一两幅地图无关大局、无伤大雅,而是要跳出工作看工作,努力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无小事,并以之指导编辑工作。以今年某热播偶像剧为例,该剧一经播出就收获如潮好评,却在即将剧终时被发现剧中画面使用了问题地图,该地图对我国多处国界的表示都不正确,这一事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主创受牵连,片方也被有关部门开了罚单。由此可见,文艺作品事关重大,尤其是其中面向社会大众、直观性较强的地图,一旦出现政治错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挽回的。虽然出版业与影视行业不同,但图书与剧集都是文艺作品,编辑与演员共同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广大编辑更应引以为戒。

   在精神状态上,编辑应迎难而上,不当逃兵

  一般而言,一本图书往往有文字,却未必有地图。如果长期面对不含或较少含有地图的书稿,编辑在地图审校上就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这客观上为编辑熟练处理地图制造了障碍。然而,图书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的专业社已无法完全将自己局限在专业领域做出版,而是需要根据市场行情适时调整选题方向。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编辑应顺势而为,在日常工作中苦练包括地图审校在内的基本功,以适应日益多样化的选题。上文提到,有的编辑在遇到含有地图的书稿时,往往将地图全部删掉再出版。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有的书稿仅有“皮毛之伤”,而有的书稿却会“伤筋动骨”。以历史研究类的学术书为例,我国史学界历来有“左图右史”的传统,即一边看地图一边研究历史,所以不少史学著作需要文图对照才能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编辑想要去图存文,作者也是不会同意的。因此,回避问题不是长久之计,在遇到含有地图的书稿时,编辑应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将其当作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类书稿练就地图审校的过硬本领。

   在工作习惯上,编辑应做到文图对照

  上文提到,不少史学书籍中图文不分家。其实,很多其他类型的选题也具有这种特点。以旅游类图书为例,为了方便读者在使用时定位具体的兴趣点(如餐饮和购物场所),这类图书往往需要以地图配合有关文字,即文字负责介绍兴趣点的详情,而地图则以地图语言描述兴趣点。地图语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符号和注记。符号就是兴趣点的类型,如用刀叉表示餐饮场所,用购物袋表示购物场所,注记就是兴趣点的名称(有时还包含序号)。在审校地图时,编辑应对照文字和地图,确保图中兴趣点的符号与文中描述一致,其注记也能与文中兴趣点的名称统一起来。现在,有的编辑对地图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重文轻图,导致文图“两层皮”,相互之间没有产生应有的呼应,最终在质检环节被扣了分。因此,广大编辑应将地图提到与文字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切实履行图文对照的职责,真正做到成书的图文一致。

   在工作流程上,编辑应及时为地图出版办理审图手续

  《地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地图审核制度。”除少数几类地图外,其他“向社会公开的地图,应当报送有审核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编辑应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操作流程,视审图为图书生产的重要环节,并在编辑工作的全流程中为其安排合理的档期。上文提到的问题地图,是片方未办理审图手续就擅自使用的,类似的情况出版行业也曾发生:湖南某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了两种含有地图的教辅图书,其全部没有接受审图,后被该省主管部门查实,出版社因此受到了警告和经济处罚。殷鉴不远,广大编辑一定要熟悉与地图有关的法律法规,它们主要包括《地图管理条例》《地图审核管理规定》《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等。编辑应在国家的法律框架内使用地图,做到“有图必审”“逢错必究”,将问题地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知识结构上,编辑应具备一定的地图常识

  学习地图常识,是编辑把住书稿地图关的智力保障。当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有关世情、国情的错误观点亦不鲜见,其一旦与地图结合,就形成了问题地图。编辑应熟悉问题地图的“常见病”,尤其是涉及中国国界和中国核心利益的政治错误。以某引进版图书为例,该书中有多幅地图,其中一幅世界全图将台湾岛和祖国大陆分别设为不同的底色,这一处理意在分裂国家,不符合我方有关“一个中国”的立场。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编辑应及时纠正。再如,某书稿中载有一幅中国全图,该图中漏绘了钓鱼岛、赤尾屿及其附属岛屿,编辑应主动发现这一问题,让我国的固有领土反映在该图中。我国和塔吉克斯坦之间存在一段未定国界,有的地图错误地将其表示为已定国界,有关编辑也应进行妥善处理。总之,编辑应努力掌握地图常识,并在此基础上练就审校地图的“鹰眼”,仔细排查地图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确保没有“漏网之鱼”,然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审图手续。

   在机制保障上,出版社对地图审校工作应给予足够重视

  目前,除了少数专业的地图社之外,大部分出版社缺乏较成熟的地图审校队伍和较完善的地图业务机制。如上文所言,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难免遇到含有地图的书稿,因此他们切实存在提高地图处理能力的需求。面对这一现实,出版社应该定期延请社外的专业力量为编辑指点迷津,帮助编辑逐步提高地图审校能力。在地图业务方面,当书稿的流程进行到审图环节时,不少出版社缺乏与有关部门的对接机制,导致审图申请不畅,后续流程也受到影响。一个解决方案是,出版社在其业务管理部门(或总编室)设专人负责地图报审工作,各编辑室(或分社)所有需要审图的书稿都归口到该负责人,并由该负责人与审图部门对接所有审图申请。时间长了,出版社将能够逐步建立从编辑室(或分社)到业务管理部门(或总编室)再到有关审图部门的全流程业务机制。

  总之,广大编辑应舍小我、顾大我,从国家政治安全的立场出发高度重视图书中的地图审校工作;应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在学习地图审校的征程中让自己经受历练;应逐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文字和地图给予同等的重视;应熟悉审图工作的每个环节,确保成书当中的地图正确、合规;应注重积累地图常识,在遇到问题地图时做到“对症下药”;出版社则应努力打造地图业务的成熟模式,为地图工作的扎实推进做好机制保障。(作者单位:中国地图出版社)

稿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