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品读  >  每日一读
荒原往事
发布时间: 2020-12-03 10:56 稿源: 兰州日报   编辑:王丹丹

  永泰龟城最终还是败给了岁月,沦落为了一个“废城”。如今的南城门门楼和门扇早已不见,其他都基本保持完整。黄昏时分,牧人回归,羊牛下括,苍凉景色至美……

  出了景泰县城向西南方向走十五六公里之后,就可以看见在遥远的寿鹿山北麓下,一个犹如澳大利亚“艾尔斯岩”一般高大的城堡拔地而起,矗立在广袤的原野,那就是永泰龟城,一座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明代军事古城。

  永泰古城的轮廓大致像一个乌龟,故而又称龟城。其外围有深近3米、宽约7米的护城河。如今的城墙高约十二米,宽六七米,可以想象原本的明城墙上还有睥睨(垛墙),那是何等的崔巍!

  城墙外凸出的部分叫“马面”,也叫“敌台”,是在城墙全线防御的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永泰龟城有12个实心马面。马面的修筑,扩大了龟城守军的攻击面,加强了城墙的防御功能。你可以想象一下,当敌人攻到城下时,守城一方如果只在城墙头呈“一”字展开向下射杀敌人,就很容易将自己暴露给敌人;有了马面,就可以从正面和左右三个方向射杀敌人。并且马面上还能够架设火炮,这样既加强了防守的火力,又不会影响城墙上交通和防守增援。明永乐年间,火器的应用已经趋于专业化,神机营也成为明王朝卫戍京畿的一个特殊兵种。明代晚期,火器(如红衣大炮和铳)已经作为杀敌利器装备于军队中多有出现,兰州市博物馆陈列的出土于明代肃王墓的“马上佛郎机铳筒”可以印证。

  永泰古城东西北三面各有一个瓮城,但只有南面的瓮城有门可以进出,其他三个瓮城都没有门。瓮城是古人筑城智慧的结晶,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存在。如果看看西安城的永宁门和南京明城墙的中华门,就可以知道瓮城在冷兵器时代的城防御体系中是多么重要的一环。

  永泰古城在寿鹿山南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要攻克这座军事堡垒,首先需要冲上这十多公里的长坡,然后面对的是东西北三面无门的瓮城,那种茫然就只有用叫嚣去冲减了!游牧民族骑马、射箭、摔跤、跳锅庄那没得说,真要绕到南门展开仰攻,那么首先面对的是高耸的瓮城城墙、滚木礌石以及来自城墙上如雨的箭矢和火器的射杀,攻克窄小的瓮城城门的难度可想而知!即使攻克了瓮城城门,进入的却是一个逼仄的空间,面对的却是更为高大坚固、防守密集而凶猛并且城门深达十数米的南门。古人筑城,瓮城城门与其所保护的城门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在瓮城失守后滞缓敌人进攻速度,并防止敌军用攻城槌等武器正面进攻城门。

  永泰龟城规模不大,长宽也就500米左右,也没有必要再开一个门。紧急情况下,2000多人的驻军和500人的马队,随时可以驰援到龟城的任何角落和城头。仅有南门可供进出,虽然对城内的人来说总归是有些不方便,但在残酷的战争面前,这种“不方便”根本就不值得考虑。毕竟,军事上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活着才是硬道理!筑城者也将其防御功能设计到了极致。如今的南城门门楼和门扇早已不见,其他都基本保持完整。黄昏时分,牧人回归,“羊牛下括”,苍凉景色至美。

  南门外护城河南,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涝坝,名为“用汲海”,就是在建城之初开挖的。它蓄积着来自山上的泉水。古时作为往护城河补水和牲畜饮水之用,后来就成为灌溉兼牲畜饮水之地了。古城里面有五口井,井水也是通过暗渠引自城南寿鹿山的泉水。五口水井也是暗渠相连,从第一口井串联到第五口井,最终流入甘露池(如今城墙西北角豁口进入后左侧坑洼处)。井水是人们的饮用水,甘露池的水是供牲畜用的。人畜用水分开这种设计非常科学,在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也是对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自古以来,景泰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争夺和拉锯之地。但一座由黄土夯筑的小小城堡,怎么能够抵挡得住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呢?

  其实,突兀在景泰荒原上的永泰龟城,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军事城堡,而是明末整个西北地区长城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和从黄河索桥开始一直绵延到河西400多公里的明长城、芦阳城、锁罕堡、红水城、镇虏堡、裴家营、大靖城、土门镇以及无数的烽燧等等共同构成了明朝松山新边防御体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甘肃巡抚田乐和总兵达云等奉旨打败蒙古鞑靼阿赤兔部收复大小松山(今天祝、永登、古浪、景泰等地)后,为了巩固松山战役的成果而在天祝修筑了松山城并屯兵驻守。

  明朝早期修筑的长城,经兰州、永登、乌鞘岭到古浪,既绕道耗资,又将松山沃野置于长城之外,从而引得外敌屡屡进犯。新的长城从黄河渡口的索桥,向西北绵延,经景泰城北墩和红墩子,然后折而西行,再经昌岭山北麓、古浪裴家营、大靖和土门墩后抵达武威,与原来途经兰州的那条长城汇合。为了区别于明早期在河西修建的长城,历史上就将这条从松山出发、用时四个月建成的新边墙称之为“松山新边”。

  松山新边的建成,便将“兰州——景泰——古浪”这一大三角区域内的土地妥妥地控制在了大明王朝的手中,使明王朝该段防线自兰州黄河沿岸向北推进了300余里。松山新边也汇入了大明王朝更宏阔的“九边”军事防卫体系。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仅用16个月便建设完成“一新耳目,永绝虏念”的“永泰城”,遂成为和松山城、大靖营、裴家营等军堡遥相呼应防守松山新边的又一座重要城池。

  永泰龟城外向南和向北两个方向,分别有延伸向远方的土墩台。这些墩台其实就是烽燧,是古代专门用于点燃烟火传递军情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遇有敌人犯边,这些烽燧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可以用至少80迈/小时的速度向南将消息传递至兰州(隶属临洮府)和陕西都指挥使司(卫属)。

  永泰龟城最终还是败给了岁月,沦落为了一个“废城”。因为在其筑成的第36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紫禁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煤山后,永泰城就再也没有作为边疆防御军事重镇的必要了,只是驻扎少量的部队用以维稳。何况入清以后,清帝国以蒙古族为“屏藩”捍卫边疆,曾经大明王朝的“九边”,都已经内化成为清王朝的腹地。永泰龟城就终而沦落为当地老百姓防范土匪、盗贼的堡子,成为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颗带有黝黑包浆的石子儿,静静地躺在荒原上,诉说着昔日边地的往事……(段好贤)

稿源:兰州日报   编辑:王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