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品读  >  好书推荐
刘海栖长篇小说《街上的马》研讨会在京举行 从“山水沟街”走向中国儿童文学的精神高地
发布时间: 2020-12-14 09:36 稿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王丹丹

  《街上的马》

  刘海栖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6月出版

  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刘海栖长篇小说《街上的马》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海飞,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马光复、徐德霞、张克文、刘琼、王志庚、王林、崔昕平、纳杨等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出版人,以及《街上的马》作者、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等10多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刘海栖近年来笔耕不辍,创作成果显著,在童话领域进行一系列有益探索之后,长篇小说创作也尤为突出,其作品质量上乘,屡获大奖,获得业内和市场的双重认可。《街上的马》是刘海栖的长篇小说新作,也是一部充满趣味、细节充盈、时代色泽浓烈之作。这是纯正的中国式童年抒写,塑造了充满勇气、内心坚韧的中国男孩形象。作家将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儿童的审美需求相互转化,在专业和生活经历两个方面植根深长,编织出一种独特的心灵质地。

  研讨会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张堃主持。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徐凤梅代表出版方致辞,徐凤梅表示,安少社作为一家专业少儿社,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儿童文学的精品力作,长期努力扶持原创儿童文学创作,紧跟时代主潮,出版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努力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街上的马》一书以山水沟街为坐标书写童年故事的积极社会意义,以及这个故事所产生的较大的社会反响。

   儿童文学界独特的“山水沟”现象

  □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

  《街上的马》是对童年精神的一种特殊阐释。这种童年精神既包含着人类童年中普遍的冒险精神、活跃的思维等,又体现了北方男孩的典型个性。这是刘海栖对他童年经历的一次厚积薄发式的写作。他以山水沟街为坐标书写的一系列童年故事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反响,已经形成儿童文学界独特的“山水沟”现象。

   一次创作新突破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中国出版协会原副主席海飞

  《街上的马》是一部拥有出版和文学两个富矿的作品,书中塑造了一个叫“山水沟街”的文学新地标,描绘了一幅中国阳刚男孩的群像,书写了一个“万马奔腾巷陌里,龙马精神终成器”的故事。这是刘海栖小说创作的一次新突破。街上的“马”,是从乡土社会中走出的阳光向上的中国男孩的象征,是一往无前、呼啸奔腾的勇敢精神的象征,更是隐忍、自尊、博大、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质朴描写极其动人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

  《街上的马》中那些极其质朴的描写,恰恰是极其动人之所在,苦难之处让人落泪,诙谐之处让人捧腹。书中对残障孩子的塑造尤其精彩,抵达了一个新高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作家人生经验的淬炼,也是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化呈现。世界期待看到有人类共通情感和价值,又自然地带有中国印记甚至地方特点的优质儿童文学作品,《街上的马》正是这样有坚守、有情怀,深接地气又有广泛国际传播价值的作品。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完美结合

  □儿童文学评论家、作家马光复

  《街上的马》是一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现实主义力作。它是一幅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童年的缤纷画卷,也是一幅中华儿女在那个年代呈现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众生相。作品为儿童文学的书写边界做出了有高度的示范。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刻画,作家把握和拿捏得都非常精到和准确。

   写出生活本真

  □儿童文学评论家、资深出版人徐德霞

  《街上的马》体现了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感情饱满,枝叶丰富,文字朴实,语言精准,寥寥几笔就能勾勒一个鲜活的人物,篇幅不长却字字精到。最珍贵的是作者写出了生活的本真,作家回望他的童年时代,贫穷但不悲苦,孩子的天性得到极大的释放。苦难的环境中总有明亮的颜色,孩子的快乐成长和自由天性就是那抹永恒的亮色。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对当代孩子是有很大启示作用的。

   永恒的快乐成长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克文

  刘海栖的这本《街上的马》和之前的《有鸽子的夏天》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写作,《街上的马》可以看成是《有鸽子的夏天》的姊妹篇。整部作品素材密实,细节丰满,人物丰富;语言干净、节制,又有非常独特的儿童味道。这本书传达了最核心、最重要的儿童观:苦难是时代的,但快乐成长是永恒的。“山水沟街”不仅是刘海栖创作的精神高地,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精神高地。

   文学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的呈现

  □文学评论家、《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

  《街上的马》是经验分享、知识传递和儿童趣味的统一,在这部作品中,既有文学共同体的呈现,又有情感共同体的表达。它虽是一次关于特定时代童年经验的分享,但这其中反映出的是人类生活共通的经验和历史;作品中的男孩女孩虽然个性多样,但他们身上富有人类共通的独立而健全的儿童人格和儿童趣味,因此不同年龄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传达纯粹的儿童独立性

  □儿童阅读推广人、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王志庚

  《街上的马》是一本形式和内容俱佳的适合全家几代人共读的书。它向孩子传达了一种纯粹的儿童独立性,一种没有大人干预的自由精神;它让成人重新审视中国家长言传身教的力量,作为对后代分量很重的精神交付。故事中对真诚质朴的邻里情感的描写,恰恰是中国人情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街上的马》是一股童年的清泉,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股清泉。

   一幅全新的少年群像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成员王林

  “故事讲一半”是高级的写作艺术,也是藏巧于拙的写作智慧。刘海栖把所有的价值判断和人生态度放在文字里,让读者慢慢体会。《街上的马》实现了三个创新:一是在中国儿童文学中创造了一个新的街区,一幅全新的少年群像;二是在结构上随性而不失圆融,情节发展既有流畅的逻辑,又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三是在回忆童年的态度上非常节制,既不热烈也不冷淡,既不怀旧也不展望。

   充满智慧的“民间说书人”

  □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崔昕平

  《街上的马》体现了刘海栖在小说创作上的前进。首先,讲故事的方式更加从容,在叙事上更加贴近民间化的艺术追求,这种“民间说书人”的姿态给人以亲切感;其次,内在构思上体现了大巧若拙的写作智慧,设计情节时规避了必然的因果联系,这正是遵从了最真实的生活流的处理;再次,精神底色明亮温暖,山水沟街这群有着利他之心的可爱之人,恰恰成就了孩子们的自由生长。

   语言之美与细节之丰

  □儿童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综合二处处长纳杨

  《街上的马》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语言的美感,书中有很多形象且具有意向性的比喻;二是书中生活细节的丰富,这让整个故事更流畅、真实可信;三是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是幽默而明亮的,故事中的少年群像中有一些残疾儿童,但并不会让读者感觉这是很残酷的现实,作家做了很好的处理,相当见功底。

   慢写作慢出版

  □儿童文学作家、资深出版人刘海栖

  山水沟街是我童年时代真真切切存在的场景,我的人生经历从此出发,所以我的儿童文学书写也以此为起点。当代是从历史走来的,时代、回忆、社会环境、人情阅历,都留下了一定的痕迹。儿童文学要有大的格局和气象,要有高度,这就要求写作者要慢下来,要沉得住气。以后我还要写得更慢一点儿,要更加进步、不停地进步才行。

稿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王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