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品读  >  美文欣赏
携手抗疫 温暖兰州——兰州市文联、兰州市作协征文第一辑
发布时间: 2021-10-28 09:55 稿源: 兰州文艺   编辑:刘明德

  战“疫”达人

  文/钱双庆

  年届50的何卫红刚刚获得了一个新“头衔”——她被同事们誉为战“疫”达人。

  何卫红是兰州石化公司基层车间的一名由医院转岗来的岗位操作工。她曾在兰州石化总医院公共卫生科负责计划免疫、预防疾病工作长达6年之久。2003年“非典”期间,医院发热门诊第一批组建人之中就有她,她有着丰富的抗击“疫情”的经验。

  此次“疫情”警报刚刚拉响,在岗位上,何卫红见同事们有的漫不经心、有的无所适从,心里就想,自己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在这时候用,那在什么时候用啊?在疫情防控上,帮助同事,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何卫红所在的装置需要24小时连续运转,她和同事都需要三班倒。不论是当班还是上班和下班前的交接班会上,她主动承担起了装置义务防疫员的责任,不厌其烦地叮嘱同班组同事和即将上下班的员工要正确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疫情来势汹汹,知道何卫红曾经从事过医疗工作、是防疫“专家”,同事们听了她的温情提示,心里都暖暖的,对“防疫”也就有了底。

  只要当班,班组每两小时对操作室、休息室等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消杀的作业,基本上就由何卫红承担了。有的同事怕她累着,想主动替换她,一见有人跟她“抢”这个差事,何卫红急忙来一句:“让我来吧,干这个活我有经验。”

  车间党支部书记郑长龙了解到何卫红有抗击“疫情”的经验,和车间领导班子交流后,就立即联系上了她。正准备给她做工作呢,何卫红善解人意地笑了,说:“书记,您有事只管吩咐吧。”

  见此,郑长龙索性开门见山道:“车间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大家讲讲课,用录制视频、上网课这种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更多员工进行有效防护、共同‘抗疫’。”

  “没问题!”何卫红二话没说,立即接受了任务。

  可是,接受了任务,何卫红却犯了愁,“自己能胜任吗?”“都这么大岁数了,会不会被别人笑话啊!”种种疑虑,在她脑海里徘徊了许久。

  何卫红的犹豫,被支部书记郑长龙敏锐地察觉到了。有着多年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郑长龙,用一句话打消了她的顾虑:“何师傅,在这方面,你和我们相比,就是专家。我们这些门外汉要是防护做得不到位,不仅给自己,也会给同事们带来风险!你就辛苦一下,教教我们吧!”

  书记的话坚定了何卫红的决心。疫情期间无法组织大家进行面对面的授课,在书记的引导和同事们的鼓励下,她决定用手机录制微视频,利用网络微信平台让同事们分享,名称就叫“‘战疫’小课堂”。由此,何卫红一下变身成为“何老师”。

  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她逐渐地意识到,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这种情况下,要和大家分享什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让大家做好防护?……种种问题都需要考虑到。时间不等人,要不就从“工作场所注意事项、上下班注意事项、居家期间自我调节等”最基本的讲起吧。

  讲课最重要的是备课。何卫红一下成了大忙人,她把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在了“‘战疫’小课堂”的备课上了。

  一切准备就绪,“小课堂”开拍了。

  “我有点太紧张了!再来一次吧!”“这段话有点卡壳了,重新来吧”.……每个视频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可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视频录制经验的人来说,拍摄的难度还是挺大的。

  一次次的不满意、一次次的重来,终于,她将最完美的“‘何老师’战疫‘小课堂’”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何老师’战‘疫’小课堂”如期开讲了。不到一周时间,“小课堂”在厂里的公众微信号连着发布了三期,点击量超过千次。这些短小精悍的小视频迅速在车间、分厂员工中传播开来,受到了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稿源:兰州文艺   编辑:刘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