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品读  >  文化动态
新西部 新想象 新书写 ——《西行悟道》在北京单向空间举行品读会
发布时间: 2022-01-04 20:50 稿源: 中国兰州网   编辑:刘明德

  中国兰州网1月4日讯 1月3日晚,著名作家、学者徐兆寿的新书《西行悟道》在北京单向空间举行了分享会,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教授、作家阿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研究员易华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等院校的师生和北京意向书店的顾客一百多人参加了分享会。北京广播电台主持人靳桥主持分享会,单读、当当网、作家出版社等进行了直播,线上有数万人观看了直播。

  青年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教授认为,有关西部的书写中,张承志、昌耀等都是在其他地方生长或工作,后来去西部的,所以西部是他们“发现”或书写的一种内容和精神,可以称他们为西部的养子,而徐兆寿、叶舟等是真正的嫡子,是生于斯、长于斯、写于斯的作家。徐兆寿与以上作家又有不同在于,他写了一种文化的西部,并认为那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故而可将他的“西部三部曲”称之为新西部写作。

  70后代表性作家阿乙认为,《西行悟道》是一部大书,一部时间大书,一部空间大书,只有有大学问和大雄心的作家才能写出的一部书,是可以治疗现代病的一部书。他认为,现代技术统治了人类,人生活在各种疾病之中,徐兆寿的《西行悟道》恰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以向着古代行走的路径,可以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那种路径,它能使我们重新理解人和世界。

  青年评论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李蔚超说,她女儿看到此书时问她,这本书是不是有关孙悟空的书。她觉得女儿的感受也有道理。她说,有人说徐兆寿的西部书写类似是张骞凿空西域,所以徐兆寿的西行也类似于张骞、玄奘和孙悟空师徒四人的西行,是重新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她说,西部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大空间,试想想,如果没有了张承志、周涛、昌耀、马丽华、杨显惠、刘亮程,乃至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阿来等,中国文学会是什么图景。现在,徐兆寿又以持续不断的书写,尤其是“问道三部曲”从文化空间上对西部文学进行了一次提升,是难以绕过去的文学。她认为,徐兆寿在这部书中对中国文化的诸多猜想是值得学界关注的。

  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的易华研究员说,西部是今天中国文化考古中的重要场域,中国与中亚、西亚之间的古代交流至少可以从十个方面进行阐述,徐兆寿的文学书写已经涉及到好几个方面,且把历史、考古、民俗与文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他说,在他的视野里,有关文化散文方面,余秋雨是早期对西部文化进行书写的作家,在当时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走马观花,历史本身的探讨居多,而张承志和徐兆寿是带着很深的情感、信仰甚至生命走向西部深处的,甚至在这方面做过大量扎实的学术研究和考古的,所以读起来更有质感,共鸣也多。

  教育出版人、文科创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严文科是主动要求发言的嘉宾,他说,我听了大家都把徐兆寿老师定义为西部作家,我不以为然,我以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书写和对整个世界文化的关照,在今天是不多见的。他人虽然在西部,但不应当把他局限在西部作家中。

  作家出版社编辑、《西行悟道》的责编田小爽说,她在阅读编辑这本书时,有几次泪落如雨,泣不成声。她说,很少有文化散文会有这样的力量和感动,而《西行悟道》有,《西行悟道》是真诚之书,是大写之书,是关于中国文化的自信之书。

  分享会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的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分别还朗诵了《西行悟道》中的片段,谈了自己阅读此书的感受。整场活动原本计划两小时,最后延长至三小时。

  分享会结束时,徐兆寿感谢了线上线下诸多嘉宾和读者朋友,还分享了他对道的理解。他说,在四十岁之前,他几乎是一个西方文化的信徒,他那时写的论文几乎不怎么引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例句,但在他近十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中,在不断向西行走的过程中,同时也是长达十多年教授《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上古文化进行了体认,中国文化拥有一种宏观的整体性的理论,但从秦汉以来缺乏了微观的理论,而西方的科学和人文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从微观层面进行的探讨,在他的世界里,刚开始两种文化还有对立,慢慢地,两种文化逐渐融和,换言之,西方文化在微观层面上逐渐补足了中国文化的不足,从而使中国文化的宏观理论进一步夯实,有了不可言说的真理性力量。

  在这十年的探索中,他学习了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内容,对西部文化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中国文化的体认越来越强烈,自然也内在地升起一种文化自信。他将在明年出版的四本书中一一讲述些这些收获。

稿源:中国兰州网   编辑:刘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