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品读  >  每日一读
《我的父亲金吉泰》:最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发布时间: 2024-03-17 14:55 稿源: 甘肃教育报   编辑:卢文茂

《我的父亲金吉泰》:最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杨建仁

  金吉泰,榆中县金崖镇金崖村人,是新中国第一代著名农民作家,是甘肃文学界标志性人物,是走出甘肃、走向全国的杰出代表,他一手耕耘农田,养家糊口,一手驰骋文坛,播撒甘露,在长达70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400多万字的作品,出版了专著26部,被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文艺终身成就奖”。金老先生是中国乡土文化的守护者,是甘肃儿童文艺的奠基者,是陇原地域文化的弘扬者,是撰写多种文体的探索者。在86年的生命长河中,金老先生心向暖阳,安之若素,淡泊名利,活出了精彩,活出了品质,活出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他在收获文学创作累累硕果的同时,还收获了一个得意之作——将他的儿子金雷泉培养成了一位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金雷泉跟随父亲从事业余创作长达30多年,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寓言文学奖,入选全国30多种经典寓言选本,出版文学专著7本,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我的父亲金吉泰》是金雷泉创作的,由108个趣味横生的故事组成,多角度、多侧面讲述了金老先生学习、创作、生活、生产、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生动细节,用小视角折射出了大情怀,用小切口彰显出了大境界,成功塑造了一手耕田、一手握笔的农民作家的典型形象,生动刻画了一生沉醉文学、痴心不改的坚守者的心灵世界,忠实记录了金老先生七十年如一日在文学创作园地精心耕耘的快乐时光。

  这本回忆录故事讲述精彩,尽管每个故事文字不长,看似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但仔细阅读才发现都是精心筛选的经典故事,让人们看到了金老先生漫长人生旅途中最出彩、最可贵、最有趣的幸福时刻和生活场景。细节描述生动,故事中许多细节新鲜活泼、栩栩如生,将人们情不自禁地带入现实场面中,读起来耐人寻味、引人入胜。情感真挚饱满,叙述的故事几乎都用白描的手法,亲切自然,真实可信,让读者在深情厚谊中深刻感悟到金老先生的高贵之处和魅力所在。可以说,这本书是金老先生精彩人生的高度缩影,是人品和文品“相映成辉”的集中展示,也是父子作家坚守文学理想的深情告白。正如著名作家汪晓军所言:“父子作家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文学追求不是为了生计,只是精神的向往。这种文学引领的向往,就是真善美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修养,也是一场修行。这样的修养和修行,所趋向的境界,永远没有止境!”


金雷泉笔下的和美之家

  邸兆武  

  金吉泰、金雷泉父子,是甘肃文坛著名的父子作家,著作丰硕,奖项甚多。他们的大家庭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首届书香之家。

  著名诗人、甘肃省作协原主席高平曾赋诗相赞:“兰州市有个大姓,是榆中县的金家;有一个耕读世家,出了个农民作家……他让金崖镇的金崖村,添加了真金的重量;他的儿子金雷泉,开成了一朵文学新花。”

  这是怎样的一个书香、和美之家啊,值得诗人拨冗盛赞?

  金雷泉新著《我的父亲金吉泰》一书,将读者带进了这个普通、平凡,贴近现实、接地气,却又别具风采的和美之家。该书是一部散文体传记,也是一部家庭史话,对于新时代家庭文明、和美乡村建设会起到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书中,作者精挑细选的108个小故事,真实、生动,耐人寻味。

  从金先生家院中的瓶形门进入,看到的是一排木质窗棂、粘贴窗花的主房。花园里,两棵大枣树皮皴叶茂。西面院墙上,彩色石子雕绘的巨幅壁画引人注目:蓝天白云红日映照,飞机卫星大雁齐飞,河流大树麦场碌碡,小孩大的西瓜,悠闲的梅花鹿等。小院三面靠墙位置,立着三块不同形状的石头,镌刻“不自大”“躬耕园”“自强不息”等语。院中的环境布置,彰显着屋主一家人的理想和追求。

  院后原先有一座光秃秃的荒山头,金吉泰老先生在山上修了路,挖了蓄水池,带领儿孙们一起栽柏树、浇水。多年坚持后,山头一片葱绿,平展处还安了石凳、石桌。面对村民疑惑,金老爷子幽默地笑答:观望苑川河,放松眼睛。

  绿水青山,兴许就是老人家的乡村梦吧。

  节假日休息时,金老爷子和子孙们在小院里比赛手指顶棍的游戏,同孙女一起踢毽子,谈各自在外耳闻目睹的新鲜事,倾听老人家新写的童话和小说,分角色表演《世上还是好人多》的小品,排演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花舞》。有时是武术表演,二儿子耍一趟八虎单拳,小儿子走的是五虎单刀,金老爷子接过单刀,先舞得呼呼作响,后来一个“魁星点笔”动作,嚓啦一声裤缝开了,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小孙子也好,家里养的小动物也好,一不小心就会进入老爷子的童话,一篇篇田园童话刊登在上海、北京、浙江等儿童刊物上,与天南地北的小读者交流。

  儿女子孙人生中碰见考试、工作的大事,没有见分晓,不知道结果,等待时非常焦急、难受。这时,这位老人就会说,写一个字,给你测测。来点心理疏导、精神抚慰。这不是迷信,老人也不迷信,这纯粹是一种文字游戏。不过,神奇的是测字还挺准的。

  老顽童爷爷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演小品,既娱乐,也教育人。

  这座不起眼的农家小院里,热情好客的主人经常引得文人墨客光临,畅聊文学、书画歌赋,附近百姓、学校的学生也经常来这里排演剧目、请教作文。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皆雅客。这里,俨然成了文学的殿堂、艺术的舞台,飞出的是欢歌笑语,开出的是文明花朵,滋润、陶冶、净化、美化着人们的心灵。

  金老爷子常说,给闲了的百姓找有益的事干,健康的活动一搞,赌博、吸毒的人就少了,连家里吵架的都少了。

  利用优秀传统风俗文化,亲子陪伴,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儿孙,不随大流是金吉泰家教的特色。

  每年除夕之夜或者大年初一,全家都要召开家庭会议,汇报一年的成果,畅谈未来的打算,老老小小都很认真,互相感染鼓舞。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日新月异,金家的孩子大都考上了大学,大孙子和小孙女还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博士、硕士。

  金吉泰是著名作家,文化人,但妻子却是一位没进过学校、不识几个字的农妇。生活中,他俩同甘共苦,相敬如宾,一辈子没红过脸。儿孙成年后,金老爷子携糟糠之妻,在儿女孙子的陪伴下,乘高铁、坐飞机,去北京、河北、成都、青海等地游玩。平时晚饭后,金老爷子常陪老伴在巷道或路边散步,成为乡村夕阳下的一道风景。老两口白金婚纪念日前,在子孙们的撺掇下,还去县城照相馆拍了西装照、军装照、中式传统服装照,老奶奶脸上带有羞涩的幸福。一对老人不输年轻人的浪漫,爱情之树常青,给家里家外的青年夫妻做了榜样。

  儿孙们长大后,看到名门望族都有家规家训,请爷爷也写一个。老人家写了五条家规:要有人生大目标;不可嘲笑、小看倒霉人;要互相帮助;讲亲情,不搞窝里斗;不嫉妒别人成功。他写的家规家训,语言朴实无华,易懂易记,就像日常话,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

  这些故事,仅是金雷泉笔下的几朵浪花。

  《我的父亲金吉泰》一书中,真实的故事、生动的情景、细腻的描述,使人阅读时犹如观看音画视频一般,身临其境,让读者见证了这个家庭度过的风雨岁月、经历的苦辣酸甜、洋溢的乐观向上、追求的和谐美好,使人感同身受,能拨动大众向善、向上、向美的心弦。这部著作,笔者认为任何年龄段的人都适合阅读,对于今天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建设都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

  一个个和美之家,会为美丽中国、和美乡村增添丰厚的底色。


至乐莫如读书

温 超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读书不仅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乐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智者对话,领略古今中外的智慧。至乐莫如读书!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读书的推崇从未停歇,留下了许多关于读书乐趣的至理名言。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中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虽然其本意是鼓励士子读书参加科举以求取功名,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书籍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养,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那些无法亲身体验的事情和感受那些无法亲身经历的情感。

  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和滋养。在现代社会中,尽管娱乐形式五花八门,然而,千百年来的至乐——读书,依然不失其独特魅力。阅读被誉为心灵的粮食,是理性和智慧的驱动力。当我们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智者对话,感受他们的思想和智慧。

  塞涅卡曾言:“读书是心灵的照见,思考是心灵的谈话。”读书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让我们在平静安宁的阅读时光中得到唯美的享受,体验生活的味道。读书不仅能让我们得到快乐,还能让我们在成长中找到方向。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读书的乐趣持久而深远,如苏轼所言:“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当我们读到一本好书时,会被其中的文字打动,会被其中的故事感染,这种感受是无与伦比的。古人有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的过程是接纳和消化的过程,也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杜甫曾写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这说明了读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大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学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内在的提升将使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从容自信。

  阅读的乐趣不仅在于获取知识,还在于理解人生。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揭示了人性的普世真理。像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作品,都揭示了人类生活的矛盾与困境,展示了人性的善恶与美丑,它们如一面镜子,把人性的原貌映照出来,使读者产生共鸣。

  书籍就像一块晶莹的宝石,每一个角度、每一个面都能反映出不同的光彩。重复阅读同一本书,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这种感触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尽管社会日新月异,但读书的乐趣始终如一。世界变得越来越快,人的内心却需要更多的宁静和淡定。阅读,提供了一种效率和质量并存的传统方式,其内在的力量,让人们摆脱现实的纷扰,把握生活的主动权。

  “至乐莫如读书”!这是一种理想的追求方式,希望每个人都能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开阔视野,陶冶品行,悦纳自己,从而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探索存在的意义

——读《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有感

姚贺国

  读完《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之后,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深邃而宁静的咖啡馆,与书中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本书以独特的方式引领着我思考教育人生的真谛,特别是关于PFE(Purpose For Existing,存在的意义)的探索,再结合原本认知中的人生三问,令我受益匪浅。

  “我是谁?”这是我们在人生旅程中最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从哪里来?”明白自己的出处,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们的人生需要一个目标来引导,它可以是事业上的成功、内心的平静,或者是对社会的贡献。当我们有了清晰的目标,就能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

  同样,《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也有三问,它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核心问题。“你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着自己存在的意义,试图找到那个让我们感到满足和有价值的答案。通过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你害怕死亡吗?”这是一个直抵灵魂的问题。很多人对死亡充满恐惧,而这种恐惧往往源于对未完成事务和遗憾的担忧。然而,当我们找到了自己的PFE,并为之努力奋斗,或许就能更加坦然地面对死亡。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已经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力去实现自己的存在意义,没有虚度光阴。“你满足吗?”这一问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满足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是内心的平静和自己对生活的感恩。当我们真正找到了自己的PFE,并且为之努力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满足感油然而生。

  书中提到的“反向浪”的例子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海龟在海洋中巧妙地利用反向浪的力量,推动自己前进。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应该与之对抗,而是学会顺势而为,利用周围的力量来推动自己前行。如今的社会充满了各种信息和干扰,其中很多可能是无用的。我们需要学会筛选和摒弃那些阻碍我们前进的因素,专注于自己真正的目标。把握自己的命运是书中强调的重要观点。我们不能因为他人的评价或外界的影响而迷失自己的方向。要坚守自己的初心,相信自己内心的声音。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比命运本身更加重要。即使面对千万人的嘲讽,我们也不应向自己投降,而是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这一点在当下纷繁冗杂的自媒体时代尤其重要,不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不为他人言语而纠结,走自己的路,不是为了任何人,只是为了自己,既然选择了诗和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死亡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书中的观点让我有了新的思考。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时,会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没有为存在意义努力过的人可能会害怕死亡,因为他们担心留下太多的遗憾。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在有生之年找到并追求自己的PFE,那么面对死亡时,或许就能多一份释然。譬如当下我的教育人生,譬如眼前正值青春期叛逆的儿子的家庭教育,都是我在开眼闭眼之间要面对的新思考。

  这本书还让我联想到了自己非常喜欢的另一本书——《把信送给阿加西》,当我将这些思考与《把信送给阿加西》的故事结合起来时,我发现它们都传递着一个共同的信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探索、坚持和成长。就像阿加西坚定地送信,唐僧坚定地取经,我们也需要坚定地寻找自己的PFE。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

  总的来说,《世界尽头的咖啡馆》是一本唤醒心灵的书籍,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通过对“咖啡馆三问”的思考,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目标。我明白了要坚守初心,不被外界干扰所左右;要把握自己的命运,勇敢追求梦想;要面对死亡的现实,珍惜每一刻的生命。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尽头的咖啡馆”,那里或许隐藏着我们寻找已久的答案。让我们怀揣着对PFE的探索之心,勇敢地迈出每一步,去创造一个充满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因为只有找到了自己的PFE,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足迹。

稿源:甘肃教育报   编辑:卢文茂